會同古村

會同古村

會同村,位於珠海鳳凰山北簏,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村莊。村內至今保存著晚清至民初時期的古閘門、碉樓、大祠堂、棲霞仙館。接近村口,就看見那幾棵遮天蔽日的老樟樹,在婆娑間隱約著古樸雅致的青牆黛瓦,隱蔽而幽靜,一個恍若隔世的古老村落。走進會同村口,迎面而來的是已經坍塌的北閘門,門楣上書「北環紫極」四個大字,頗有氣勢。閘門兩面用鋼鐵牢牢架著,想必是修繕時為了保存下這半堵牆。其實對於古村落的旅遊開發不就應該這樣嗎?有的就要極力將它保存下來,總比拆了重建來得有意義,哪怕只有半堵牆。遊客需要的不是完美建築,而是歷史遺蹟。

門閘後面是一小段青磚路,長不過50米,便是會同畫家村。其實裡面也就只有展覽館,和入口處所見的那棟白色建築—估計就是畫室吧。大概這裡開放時間也是有限制的,除了展覽館,也不好再繼續打擾了。「前面一條塘,二閘圍一鄉,一間祠堂三塔上,左邊文閣似牌坊,右邊瓦窯真排場,塘園果子噴鼻香,人人行過都旺場,真係會同村仔好村場。」一首典型的嶺南民謠,道盡了會同村曾經的風光。

歌謠里唱道的「一條塘」已被填平,上面蓋了零星的小洋房。「二閘」如今就只剩那半堵牆的南閘門與北閘門了。北碉樓經修繕,外牆早被搶眼的白石灰所覆蓋,只有村尾的南碉樓,歷經歲月拍打的外牆,在娓娓道著滄海桑田。19世紀30年代,莫、鮑、歐陽3族人相約來到偏僻的鳳凰山簏建村,會同因此得名。三姓中莫家的莫仕揚事業有成,做上了香港太古洋行總買辦,莫家三代在太古洋行任職長達60多年,會同村的興盛可說是當年莫氏一支衣錦還鄉的結果。會同村有三個著名的大祠堂——莫氏大宗祠、會同祠和調梅祠,在雕樓旁一字排開。後兩間破舊不能入,如今已在修繕中,便進去了莫氏祠堂。

莫氏的後人「華人第一男高音」莫華倫先生曾經打算在莫氏大宗祠開一場演唱會,可惜後來不知怎地不了了之,然而,正是這份殘缺古舊的美麗讓人生起了遐想,那定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,月光如水瀉滿庭院,純凈如天籟般的男高音穿破夜的黑暗,繞著餘音飄浮在鳳凰山簏,單是那份意境便讓人嚮往不已。會同村的建築格局為方正規矩的「棋盤式」,三條街與民居中八條小巷垂直交錯,因此來會同村若不去逛逛那八條小巷,總會覺得缺少什麼。村內的小巷深處是清一色的嶺南民居,灰瓦、青磚、飛檐古樸雅致,大多建於清同治至光緒年間。

每一個院子裡都有安靜的小天井,夕陽透過琉璃窗漏灑進天井,暖暖的照著屋檐、門楣上精美的裝飾圖案及雕花,那是一些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鳥。保存完整的古建築仍住著居民,但也有幾處藏在古民居里新蓋的小洋樓。村裡人家在院子裡忙忙碌碌,雞鳴狗吠自小巷深處一陣一陣的傳來,鮮活的塵世氣息撲面而來。文藝青年吧也是會同村的一大特色。偶然跑進一家竟然發現主廳兩側的臥室都弄成了書吧,背對著門口的青年們安靜地捧著書坐在復古書架一側,仿佛身後的世界已與他們無關。應該他家傳出來的熱鬧喧譁聲引得我肚皮直打鼓的,當然更主要的是那燴雞的香味,只是一個人去吃反倒沒意思,咽了咽口水,留下次吧。最是偏愛這些小細節都能弄得如此文藝,怎麼拍都不夠。

查詢更多關於珠海好吃好玩的地方,快來點擊我們的網站!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包車私人當地遊的服務哦!
https://myhktour.com/zh-hant/product/zhuhai-local-private-tour/